荷蘭台灣比一比 生活哲學大不同
- 小編_ 好吃的蘋果
- 2015年7月15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待在荷蘭的這幾天,我們著實的感受到了荷蘭跟台灣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雖然讚嘆這裡的建築跟風景真的好美,但是我們真的好想念家鄉奶奶的飯菜呀!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荷蘭觀察到跟台灣非常不一樣的小地方。

1. 人腳一台自行車 還有專屬號誌燈
因為阿姆斯特丹的房租實在有點貴,所以我們選擇住在阿姆斯特丹旁邊的城市-贊丹(Zaandam),所以腳踏車對我們來說就更加重要啦!
在來荷蘭之前,我們就打聽過這裡可是有名的單車大國,1600萬的人口竟然就有高達1900萬台腳踏車,等於每個人都有一到兩台腳踏車,真是太不可思議啦!對於荷蘭人來說,腳踏車不只是一個代步工具,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對環境保護最實際的行動。
來到荷蘭,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絕對要好好的體驗一下最道地荷蘭精神!貼心的房東Mehdi借給我們一人一台腳踏車,讓我們可以好好享受荷蘭人的單車生活。不管是小朋友、老人家,穿西裝還是高跟鞋,去上班甚至約會,大家都騎腳踏車,甚至有很多白髮老人騎得還比我們幾個年輕人快呢! (實在是佩服佩服)
重點來了,為了解決大量的單車交通問題,荷蘭做了許多交通規劃。例如這裡的紅綠燈有分三種,除了給車子看、給行人看的紅綠圖示之外,就是專屬腳踏車的號誌燈,另外路段的規畫也很重要,荷蘭的單車道可以說是相當完善,幾乎所有的路段都有劃分汽車、行人以及單車的車道,不僅安全也使得交通很順暢,不愧是腳踏車大國啊!

享受腳踏車生活的我們!
除此之外要稱讚一下荷蘭的行車秩序真的非常好,汽車只要是遇到腳踏車或是行人,一定都會停下來讓路,也完全不會按喇叭催。第一天來的時候走在馬路上都還會很怕汽車暴衝不讓行人,後來發現這裡的人開車都超有耐心又有秩序,真的要給荷蘭人的交通規矩一百個讚啦!

荷蘭到哪裡都是腳踏車
2. 不能沒有陽台 種花佈景什麼都行
騎腳踏車從住處到贊丹火車站,沿途有好多住家,我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 大家都有陽台! 雖然陽台不一定很大,但是都會擺一張小椅子,或是種一些花草綠化環境,每一家的風格造型都不一樣,我們一邊散步、騎車的時候就一邊欣賞他們的設計。每一間都好有特色,看了就很想要把自己的家布置一下!

和台灣很不一樣的當然就是,台灣人的陽台都是拿來曬衣服啦! 台灣的住家有前後陽台,後陽台曬滿了就曬到前面,其實看起來是不太雅觀啦! 西方人似乎都習慣用烘衣機而很少有人晾衣服;反觀亞洲人幾乎都是喜歡讓衣服給太陽曬一曬比較健康,有一種太陽的味道,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文化差異吧~
3. 歐洲夏季大折扣 逛到腳痠不想停
歐洲各個國家每年大致上都有兩次的大折扣,一次會是在聖誕節的前後,還有一次就是暑假七八月的夏季大折扣啦! 房東Mehdi告訴我們,歐洲的打折季是充分考慮到歐洲人的生活方式,冬天的時候有許多節日,大家會想要買一些正式的禮服,參加正式的宴會等等,而夏天是度假旺季,大家就會想要準備很多holiday的穿搭啦!

這是在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的百貨公司! 建築超美的啦
今天我們到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達拉姆克大街逛逛,看到一整條街所有的店家都掛上SALE的字樣,真的不誇張,四折五折的到處都是,真的超級便宜啦! 今天逛了H&M、ZARA等等,比基尼一件居然3~5歐就有,相當於台幣一百多塊而已耶! (馬上抓了五套丟進購物籃)
除了比基尼之外,只要你看得到的衣服、配件全部都特價,很多都是10歐以內真的相當划算啦,所以店裡超多人都是一大袋一大袋在買。有些商店甚至還會貼出OP=OP,那就是代表買一送一啦!
PS.在荷蘭,同一家店消費超過50歐元的話就可以去機場退稅,記得到櫃台申請退稅單唷~
特別要跟大家提到,荷蘭這邊的商店,不管是餐廳或是服飾店,幾乎都是18:00就關門了,沒錯! 就是下班下課之後大概半小時店就要關了,昨天我們就面臨差點吃不到東西的窘境。但是每個星期四是它們的購物日,也就是這天店家會延長營業時間到晚上九點,這對於習慣夜生活的台灣小孩來說真的是相當不習慣。好想念台灣的夜市呀!
4. 飲食習慣大不同 超市文化比一比
這幾天為了要省一點錢(在外面的餐廳吃都要10歐以上,還不一定吃得飽),所以超市就是我們每天必去的地方啦! 在我們住處走路大概五分鐘的地方有一個DEKA超市,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基本的生活用品幾乎都買得到。發現這邊的超市、火車站裡面都會賣花,而且是有佈置過的小花店,真的超像電影裡面的感覺,好歐洲呀! 這裡的飲料櫃子非常大,而且做成全透明玻璃門,其實我第一眼看到還以為超市裡面在賣藥哈哈。跟台灣超市放牛奶、豆漿的開放式櫃子很不一樣。

逛了一圈這裡的超市,很明顯的發現中西方飲食文化太不一樣。 這裡有很大一櫃都在賣沙拉,超多不同口味,我們很想試試看可是根本看不懂荷蘭文,只好亂選了兩盒(買回家吃還是不知道我們到底吃了什麼),另外他們也有賣很多包裝好的生菜,直接買回家做沙拉非常方便。蔥、薑等其實比較少見,而且都比台灣貴多了。
肉類的部分,荷蘭的超市有賣很多調味好的雞肉絲,就是夾在我們第一天吃到那個Doner裡面的雞肉,也有其他種調味過後的肉類,但是完全看不到排骨、雞腿肉,更不用說是完整的一隻雞或是一條魚了。


最後不得不讓我稱讚的就是荷蘭人的環保概念了,在這裡的超市都有一台很大型的機器,一開始看到覺得很狐疑,於是我們就守在他旁邊等著看別人如何使用他。原來他就是一台寶特瓶的回收機器,操作非常簡單,只要把寶特瓶一個個塞進圓圓的洞裡,他就會幫你計算總共的金額,一個保特瓶回收之後可以得到0.25歐(大約9塊錢台幣),真的非常划算呀!
但是其實這比寶特瓶的錢不是平白無故的獎金,在你購買飲料的時候,仔細檢查一下發票會發現比標價多出了0.25歐的金額,這個就是押瓶費,也就是說你必須乖乖回來把寶特瓶回收之後,才可以拿回這筆錢,實在是很佩服荷蘭人的頭腦,這樣就在無形中養成了大家乖乖作好資源回收的習慣呢!
(網路圖片)
5. 坐火車沒剪票口 賣東西不算錢

信任感,相信是一個社會運作起來很重要的一個要素,我發現在荷蘭,他們是非常信任消費者的,例如火車站並沒有查票員或是一個刷卡的出入口,只有像是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這種人潮比較多的車站有刷卡口,其他大部分都是設置一個逼卡的感應機器在月台上,乘坐的旅客就自由心證去刷卡。當然,火車站會這麼相信大家,也是因為這裡的乘客是真的都很誠實的照規矩刷卡,我觀察了一陣子發現真的沒有人會沒刷卡就僥倖的想要上車。
再來說到結帳的時候,今天我們去紀念品店買明信片,三個人加起來買了20張,老闆算也沒算,很直接的問我們總共幾張,就相信我們,算我們10歐,如果是在台灣的話,老闆應該會算個兩次確認真的是20張吧! 後來我們去喝啤酒,準備走的時候我們直接把零錢算好都放在桌上,服務生直接過來跟我們說謝謝光臨,很自然的連同杯子還有零錢直接收走,也都沒有認真算過我們到底是不是給了正確的金額。
講到這些,應該就是跟民族性有相關吧! 其實也不是說台灣人比較小氣或是貪小便宜(雖然好像真的比較愛殺價哈哈),而是比較實事求是、別讓彼此吃虧或是有爭議;反觀荷蘭這裡的步調,真的比較慢、比較優閒,大家可以很愜意的在路邊喝啤酒,有一股歐洲的慵懶以及對事情都比較不愛計較吧。這幾天一點小小的細節體會出歐洲跟亞洲的風俗民情,人的個性也都不太一樣。

美麗的水壩廣場
其實還有好多在荷蘭看到特別的小故事,走了一趟歐洲才發現這裡真的是跟台灣截然不同的地方。文化的差異就是這麼吸引人,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人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好好的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中西方的風俗民情發展會如此的不同。
還有三個禮拜時間,我要好好的品味歐洲的生活哲學。
Comments